2022年7月21日下午,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局、上海陆家嘴金融理事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沪上金融大讲堂”第五讲在线上举行。此次大讲堂参会嘉宾围绕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相关内容,以“共促浦东绿色金融发展”主题展开交流。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帅师主持了大讲堂活动。
上海市人大法工委副处长林圻,作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的主要内容与制度创新”的交流。该若干规定以法治的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更多的投向绿色发展领域,推动浦东新区更好的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意义非常重大。这部法规共37条,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夯实制度基础,完善管理体制。二是突出特色优势,深化开放创新。三是推动改革突破,引领绿色转型。四是强化信息披露,助力资源配置。五是加强公共供给,健全保障体系。这部法规,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创新。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方面规定,浦东新区从事涉及重金属、危险废物、有毒有害物质等环境高风险企业,应当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是对《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二条“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保险法》第十一条第二款“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的规定作出了变通。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处长钱瑾,作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的立法背景与制定考虑”的交流。《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在立法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一是如何用足、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的立法授权,特别是如何用巧浦东新区法规的一个立法变通权。该法规是一个综合性的立法,兼具了公私法的特点,重点聚焦于解决绿色金融领域不同业态具有共性的一些法律障碍,注重了跟国际立法经验的一个衔接。比如说若干规定里面PRI原则、ESG原则的体现,特别注重跟生态环保领域法律规范的一个制度衔接,比如说企业的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要求。二是如何妥善的处理整个国家绿色金融的政策与绿色金融地方性立法的关系。三是考虑浦东绿色金融的立法究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法制保障。依托整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资源丰富、要素市场集聚的特点,以及我们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契机,从立法的可执行性和前瞻性的角度,能突破一个法律障碍就突破一个法律障碍,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就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实现整个立法引领和助推绿色金融实践创新发展这样一个功能,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副处长徐璟,作了“陆家嘴金融城绿色金融发展基本概貌”的交流。陆家嘴金融城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目前入驻的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已达到114家,全球排名前十的国际资管机构中有九家落户陆家嘴金融城。这些外资资管机构都是把绿色金融产品、还有ESG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相关的产品,作为他们在全球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陆家嘴金融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陆家嘴金融城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等国际组织、法兰克福金融中心等国际金融中心在绿色金融、ESG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持续合作。成立了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委会,建设了陆家嘴金融城绿色金融综合发展线上平台。随着《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的实施,相信有更多的国际目光将会投向浦东,投向陆家嘴金融城。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在绿色标准的制定、环境信息的披露以及绿色发展转型等领域开展合作。联合专业机构在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认证标准方面,着力建设绿色评估认证的陆家嘴标准,推进对绿色投融资项目的外部评估认证,推动陆家嘴金融城在绿色金融的创新和实践方面走在国际前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中心。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将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产业,发行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以及相关的投资产品,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开展ESG的信息披露,加强ESG的产品的研发,开发碳基金、碳信托、碳指数等碳金融产品,研究气候投融资产品,提升绿色金融产业的能力和金融服务。除此之外,陆家嘴金融城还将在绿色航运、绿色楼宇、绿色空间等发展方面共创绿色的营商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培育绿色引擎,增添绿色动能。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研究院院长贾彦,作了“依托全国碳市场,加快浦东碳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交流。到7月16日全国碳市场运行满一年,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配额价格波动合理。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额(CEA)累计成交量约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成交量、成交额都是全球碳市场现货交易最大额。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是我国的碳市场处于建设初期,国际碳主导定价权不在中国,?国目前的碳交易价格偏低。从国际成熟的碳市场发展经验来讲,真正的交易?是在碳金融,欧盟或者北美市场现货市场可能只占到交易规模的10%以内,期货市场合相关其他金融产品份额更大。这是国际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从现在国内碳市场来看,也面临一些问题,第一个就是履约时间可能集中于年末,一到三季度流动性还是很有限的,造成了现在的碳价可能有一定问题,难以形成一个稳定、清晰的价格信号。第二是缺少一些绿色金融里面必备的或者必须的风险管理工具,市场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支持浦东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定价、创新中心等。希望尽早将碳金融市场纳入绿色金融体系,创新交易品种,进一步挖掘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一是完善法规制度,构建财务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二是探索转型金融,丰富实体企业开展低碳转型的融资工具;三是强化金融支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四是明确金融机构等非控排企业的准入资格;五是加大碳金融培育力度,鼓励碳金融产品创新。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副行长张有方,作了“凝聚共识,共创可持续的未来”的交流。《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的出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促进浦东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立法成果。法国巴黎银行是可持续金融领域全球的领导者,也是国内可持续绿色金融领域最活跃的跨国银行之一。据我们了解,这个法规出台之后,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在在国际可持续金融市场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国际金融机构对浦东更加关注,助力其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绿色金融是我们银行在全球,包括在中国业务发展的一个核心策略。如何落实《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谈一些想法和建议。首先,建议上海市或浦东新区政府在国际市场上发行绿色或可持续地方政府债券。这可以宣示上海市政府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承诺,为社会和市场树立一个标杆,起到一个引领作用。近年来,国际绿色可持续债券市场发展很快,仅在2021年总发行量就超过了八千亿美元。其次,浦东绿色金融发展要有全球视野,与国际接轨。建议以今年6月颁布的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为标准来认定绿色金融交易。再次,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领域中,在发展减碳金融产品的同时,也需积极开发促进社会和公司治理两方面的金融产品。探索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的产品,支持更多企业向绿色可持续转型。最后,要吸引国际可持续金融人才,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枢纽。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地绿色金融人才。法国巴黎银行愿意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和金融界各位同仁一起合作,来具体组织这个人才的培训项目。
为时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干货满满,会上嘉宾们还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在线参会的四百余名观众观看和聆听了视频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