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上海金融景气指数(第十四期)在沪发布。从客观指标、主观问卷、“灯号”分析、国际对标等方面看,上海金融业均处于“景气”状态,金融国际化子指数领涨成亮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指数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金融景气指数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一级指标的带动下,增幅达到9.5%。
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徐玉长在致辞中指出,上海金融市场总体规模稳步扩大,股票、债券、保险、货币及信贷等市场保持合理增长,已形成完备的支撑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介绍,从2006年至2019年,上海金融景气指数始终保持稳健上升态势。2020年上半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4%,对全市经济复苏形成有力支撑。与过去五年历史平均增速相比,上海金融整体景气度呈“绿灯”信号,金融市场和金融国际化增速较为突出,两项指标均高于过去五年历史平均增速。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资深专家周昆平在解读指数时认为,金融国际化景气子指数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贡献。2019年,上海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50%,在沪500强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外币结算量,人民币成为在沪跨国企业的首选跨境结算币种。
德勤中国创新主管合伙人、华东主管合伙人刘明华表示,上海注重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国际智慧交融、资金投入、人才聚集、技术商业化等关键要素创新,让金融科技、数字化成为经济金融发展新引擎。
从国际对标指数结果来看,上海在七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中金融景气发展程度遥遥领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冲击,上海激流勇进,在疫情背景下跻身全球十大金融中心第三,凸显了上海金融界落实“六稳”“六保”做出的努力。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内循环”模式开启后,经济发展将出现“五个转向”,即转向线上,转向消费分层,人工替代与人力维护,转向新基建,转向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席金融市场专家俞平康建议,注重激发内需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助推经济良性发展。
上海金融景气指数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编制,指数从2010年设立以来,已累计发布14期,在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是反映上海金融业发展情况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新华财经外汇信息服务系统也同时发布。据了解,该系统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中国经济信息社建设运营,可为国内外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多资金产品报价、交易渠道、风险管理等一站式金融交易信息解决方案,为企业跨境贸易与投资提供便利。(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