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两会即将圆满落幕,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作为一位保险业基层代表,以保险思维为切入点,准备了7份提案,涉及试点跨境人民币保险、长期护理险、防贫保险和养老领域的行业建议等。周燕芳代表带来的这些提案,也受到了媒体的巨大关注,一起来看看吧。
1、建议推广防贫保险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2019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同时,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周燕芳提交的《关于推广防贫保险机制助力长效扶贫的建议》提出,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年,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已经成为中央高度关注的当务之急。
“风险和脆弱性是临贫易贫人员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精准防贫是对精准扶贫的延伸和发展,在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减少贫困存量的同时,应探索精准防贫机制,用改革的办法防贫堵贫,控制贫困增量,从源头上对贫困发生筑起了截流闸和拦水坝。”周燕芳表示。
对此,周燕芳建议,保险是重要的“社会稳定器”,保险机制可以成为2020年后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贫保险机制应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两类临贫易贫人群,聚焦因病、因学、因灾三大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分类设置精准防贫办法,建立临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精准防贫机制。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2、设立专业科创保险公司,服务科创企业发展
周燕芳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科创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层面筹融资难、无形资产保障缺失、专业人员风险大保障低、科技成果转化难等痛点,建议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主体设立专业科创保险公司,可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
她认为,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不确定性更高、风险更大的科研产业,更需要充分的金融安排。为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需要探索发展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设立专业科创保险公司作为重要的机制体制创新,对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吸引市场资金发挥杠杆撬动作用,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完整的金融支持科创体系,具有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
周燕芳代表建议,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主体设立专业科创保险公司,可以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我国科创行业保险需求巨大,应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科创保险组织。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商业化运作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科创保险的经营管理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3、建议上海试点跨境人民币保险
周燕芳希望,在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还提出推动上海运用自由贸易账户试点跨境人民币保险的建议,为全国金融业改革创新积累经验。“建议允许创新开发跨境人民币保险,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以及可以提供相应外汇管理政策支持。”
周燕芳这样解读跨境人民币保险能起到的效用:“跨境人民币保险产品的主要创新点是,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通过离岸市场将人民币换成外币在境外投资,使得产品具备外币理赔功能,以满足客户在境外医疗的保障需求。”
周燕芳同时建议,允许寿险公司试点经营涉及长期外汇管理相关的保险业务,允许寿险公司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在离岸市场换成相应的外币投资到海外市场或境外人民币市场,获得与风险相匹配的保障收益,该业务资金管理金额应当不受公司的QDII额度限制。
来源:上海证券报
4、养老需求升级,复合功能养老机构需充分发展
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人们对美好养老生活的需求升级,对机构养老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品质化的要求。
周燕芳表示,近年来,国外成熟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ontinuous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以下简称“CCRC”)进入中国养老市场,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类似于CCRC的养老机构在国内发展还面临诸多政策瓶颈与障碍,亟待突破。
她表示,CCRC在发达国家已是成熟的养老业态。从老年消费者角度看,该类社区可以满足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不同阶段的照护需求,有着功能复合性(具备养老、康复、医疗、娱乐等功能)、生活便利性、服务高品质的产品特性,可实现“一站式”养老,提升晚年生活的品质。
CCRC机构养老如何充分发展?周燕芳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有关认定问题。
二是建议将养老机构备案条件真正聚焦在基本核心要素上。
三是建议明确养老床位的核定依据,限制民政部门在床位核定上的自由裁量权,做到“应核尽核”。
四是建议给予CCRC与非营利性机构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
来源:人民网
5、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立法
在今年两会中,周燕芳提交多份建议,其中包括《关于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立法的建议》。她指出,2019年全国已经逾60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其中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比例约70%。但是,作为一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各地试点的筹资方式、运作模式、相关标准都各有差异,为未来的制度统一带来一定的障碍,建议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立法。
就政策实施情况,周燕芳在建议中称,目前各地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筹资、待遇享受、标准体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可分为试点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深化阶段。其中,试点初级阶段的地区主要保障职工医保参保人,且保障有限,政策影响相对薄弱。试点中级阶段的地区已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保障扩大,撬动护理服务产业发展。试点深入阶段的地区已覆盖全人群,而且引入失能预防,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
她建议,加快长护险制度立法,建立一套内容完整、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衔接配套、和谐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法规体系,将筹资方式、运作模式以及相关的标准建立等制度化,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她认为,我国社会保险形式的长期护理保险与德国和日本的模式较为相似,这两个国家都有长期护理保险的专门法律。其中日本是1997年公告,2000年实施,迄今为止已进行了7次修订。建议我国也可以参照类似的模式,既有应对现实之需,亦有应未来之远见,先公告,后实施,在期间做好长期护理保险立法的要素准备,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窗口期,并且在实践中通过条文修订,逐步完善制度。
来源:澎湃新闻
6、建立健全巨灾保险机制
周燕芳表示,在新冠疫情中,保险业发挥了它的社会责任和主业优势。在疫情快速蔓延的第一阶段,保险业关注个人和家庭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含有新冠肺炎责任的赠险,升级线上服务,提供疫情理赔绿色通道和医疗费用垫付服务。在复工复产阶段,保险业聚焦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保障方案。保险公司开发新型保证保险,为广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信用担保,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为抗疫新药和疫苗生产企业提供生产责任保险。
周燕芳认为,为了让社会和城市更好地应对重大风险,要改变过去依靠事后应急管理的措施,构筑更加全面和完整的城市风险的管理体系。传染病风险和巨灾风险都是城市面临的众多风险之一。政府通过跟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巨灾或者传染病的保险,实际上就是用一种市场化的机制来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到城市风险管理的运行过程中,可以丰富损失赔偿渠道,健全灾害救助体系,平滑政府财政波动。2018年上海黄浦区首先实施了巨灾保险制度,在灾害损失补偿、巨灾风险分析及气象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燕芳建议政府能够把保险纳入到城市风险管理体系中,进一步完善立法,建立强制性的巨灾风险保险机制。另外,保险公司也要探索再保险的分散机制,创新巨灾保险证券化,提升商业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来源:第一财经
7、建议完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
维护客户权益、做好客户服务是保险业的立身之本。周燕芳表示,保险产品是一种无形产品,保险保障功能是通过具体的理赔和给付体现的,保险的温度是在销售、保全、变更等客户服务中传递的,而销售误导、理赔困难等都容易让大众对保险业的信赖大打折扣,影响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她今年提出的一个建议是:应完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
她表示,当前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以下几大问题: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助推了寿险行业的“人海战术”,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资质参差不齐;在监管服务评价的实施中,险企更关注指标本身而忽视客户体验;实施“双录”不能根本性解决销售误导,又带?了新的客户体验问题等。
她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是恢复保险销售人员资格考试。
二是优化监管对保险公司服务体验的评价方式。
三是建立行业统一的保险代理人信息管理平台。
四是优化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
五是加强对保险行业恶意退保的管控。
来源:中国证券网